四川新聞聯播丨四川省供銷社:創新模式 為農服務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作為黨和政府聯系農民的橋梁和紐帶,四川省供銷社通過創新基層供銷社建設模式、拓展城鄉流通服務網點等一系列改革舉措,不僅提升了為農服務能力和城鄉流通效率,更促進了鄉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作為四川省供銷社系統的重要成員,近年來,四川省老鄰居商貿連鎖有限責任公司通過上線第三方平臺、云值守、線上直播賽道等創新業務模式,為城鄉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依托供銷社的網絡優勢和資源整合能力,老鄰居實現了商品從采購、倉儲、配送到銷售的全鏈條高效協同。
成都市民 劉綠更:我就是住在這附近,老鄰居的東西比較實惠。然后蔬菜水果、雞蛋都是從農村新鮮拉過來的,我們吃起又放心,然后也買得放心。
四川省老鄰居連鎖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商業街店店長 莫利平:我們也在社區建立了顧客微信群,這也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去選擇到我們的產品。還有就是我們跟農村合作社一起合作,他們每一天都會給我們直送很多的水果和蔬菜,直送到我們的倉庫,保證我們每天的新鮮蔬菜水果都是直接到店的。
不僅在城市社區開設了眾多便利店,老鄰居還將服務觸角延伸至農村地區,將優質的工業品和日用消費品帶到農民家門口。此外,老鄰居還積極與農民專合社和種植養殖基地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
四川省老鄰居商貿連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助理 孫洪胤:在全省,目前我們已經開設的直營連鎖門店是511家,另外我們在全省各市州的這個加盟店有接近1200家,總數突破了1700家。我們在市州開設了子公司之后,就會把地方的優質特色農產品引進到我們成都大市場乃至全省市場的銷售。我們現在全年的銷售是接近40個億,到未來的兩三年,我們的直營門店要發展到1000家。
在綿陽市梓潼縣金龍鎮,每周逢單便是當地的趕場日。早上8點,江油市玉清村的村民韓孟均就專程開車來到位于場鎮上的金龍供銷集市選購年貨。
綿陽江油市玉清村村民 韓孟均:這邊的貨品比較齊,也趕得熱鬧,今天都是專門過來灌點香腸,辦點年貨。
改造前,金龍供銷集市是一個設施簡陋、管理混亂的傳統農貿市場。去年,為響應供銷社深化綜合改革的探索,政企合力投資近200萬元,將金龍農貿市場打造成為全省首家供銷集市。目前,集市已有61家固定商戶加入,流動攤販增加至80余戶。
綿陽市梓潼縣供銷社黨組書記 華崇勇:我們將在縣域流通服務網絡上深入發力,經營好在各鄉鎮已建成的供銷集市、驛站、超市及農貿市場,充分發揮供銷社點多面廣的優勢,為群眾提供農資供應、農技咨詢等服務。
從1954年成立以來,70年來,四川省供銷社始終立足為農服務。截至2024年底,全省供銷系統已累計建成3892個基層社,“三社”合作的基層社占全省基層社總數40%以上。力爭到2025年底,全省“三社”融合發展的基層社占基層社總數50%以上,農村經營服務網點達到3萬個以上。